话人间 实时热点

年轻人早早争做中秋节显眼包 这种过节方式为传承文化注入活力

2023-09-14 09:42:51

手工蟑螂灯?三星堆月饼?今年的年轻人,早早争做中秋节显眼包。在一些人看来,这种过节方式为传承文化注入活力。但也有人认为这种创新不利于传承。

年轻人早早争做中秋节显眼包 这种过节方式为传承文化注入活力

“今年中秋节我做的蟑螂灯笼必赢。”

上海网友“米七五”为中秋节制作的“蟑螂灯笼”在小红书上火了。这条笔记收获了超9000个赞,成了昨天平台上的热门话题。

和“米七五”一样,随着中秋节脚步临近,众多网友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了为今年中秋节准备好的装备:有人把节令必备的灯笼做成簪子打算插在头上,有人用矿泉水瓶做出了光影意境,一些商家纷纷推出特色材料包,帮助购买者在中秋节出奇制胜。

传统文化受到年轻人喜爱和追捧,也让商家窥到新的商机。在一些人看来,这种创新乃至搞怪的过节方式,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但也有人担心,脑洞过大会扭曲传统文化的原意,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这一盏“蟑螂灯”用褐色纸张做出身体,两个白色的圆形纸张做成眼睛,灯光则藏在尾部,绿色光线突出“诡异感”。尽管不少人对蟑螂感到厌恶,但这盏蟑螂灯因其圆润的造型和独特的创意获得了不少人的欣赏,有网友评价“没点进来前,怎么有人扎蟑螂!点进来后,让我再凑近一点!”该网友还在评论区发布了一张手绘的制作图纸,有人评论“这个中秋请你独自美丽。”

蟑螂灯并不是唯一让众多网友“炸裂”的中秋节令用品。还有人以头上长着一盏灯的深海鮟鱇鱼做了一盏中秋节灯笼。这一盏鮟鱇鱼以气球打底,糊上数层纸张,再贴上鱼鳍、牙齿等,成型后拿掉气球安装上小灯泡。这一“神形兼备”的创意为制作者赢得了上万个赞。

小红书上的中秋灯笼笔记中,有以脑洞取胜的款式,也有用废弃材料做出精美传统造型的灯笼。

除了造型上脑动大开,也有人在材料上另辟蹊径。一盏“古风书法灯”,灯火映射出灯笼上的书法字迹,实际上是用废弃的矿泉水瓶作底,将练习书法后的废弃纸页围在瓶身上,装上流速、提线和蜡烛便可完成,有人评价“废物利用,简单易学”。而进阶版的则有外观与传承600余年的安徽歙县非遗的鱼灯相似的金鱼灯:将5升装矿泉水的塑料瓶从上端切开,瓶嘴一段为鱼头,瓶体为鱼身,调整好形态后裹上宣纸上色,再用废弃塑料文件夹剪出鱼鳍和尾巴,同样粘上宣纸上色,再组合成金鱼的形态并安装灯泡。

“几年前中国传统节日的节令商品还很难买,如今创意花样让人目不暇接。”2020年中秋期间,在外企工作的唐芸曾向记者抱怨“圣诞用品好买,中秋节只有月饼”,但今年她的感受完全不同,“好玩的中秋商品多了。”

一盏中秋螃蟹灯,不光身上布满传统绘画花纹,蟹钳和身体还能操控运动,拎着这盏灯走起来,螃蟹犹如在湖中游动。这款螃蟹灯是商家推出的材料包,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上色并制作。而另一款鱼灯则被缩小到巴掌大小,周身刺绣,不仅能发光,还能作为簪子戴在头上。唐芸说,“这适合中秋夜最亮的那一位。”她记得自己三年前为公司采购节令商品时在网上搜索“中秋”“传统”“灯笼”这些关键词,跳出来的不是红灯笼就是日式纸灯,有些标榜“传统”的灯笼,印的是浮世绘图案。“现在这样的商品标榜是中国传统节令商品,肯定会被骂的。”

商家视频中展示的纹样精美、能游会动的中秋螃蟹灯,普通人也可组装。

中秋必备的月饼今年也继续在传统文化方面玩出新花样。继去年与哈利·波特联名,推出“录取行李箱”和“妖怪书”中秋月饼后,今年8月糕点品牌好利来再次推出“魁地奇”礼盒。而各大博物馆的文创月饼同样没有缺席:敦煌研究院在月饼盒外罩上一层印满壁画花纹的布,如同古代的包袱;与三星堆联名的月饼已推出第三季“神鸟的世界”,不仅月饼表面采用三星堆博物馆青铜大面具和青铜太阳轮的造型,盒子也以三星堆博物馆的青铜神树为蓝本,礼盒展开后取《山海经》汤谷之意,甚至附有可佩戴的金色面具。

以创意搞怪的方式迎接传统节日正在成为年轻人的新玩法。小红书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的《2023小红书年度生活趋势》中,就把互联网娱乐精神融入传统文化的“文房四潮”列为今年十大生活趋势之一。这份报告中分析认为,高速经济增长下成长的Z世代有更高的民族自信,他们的趣味在主流审美中的影响力越来越重要。

“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可以用更轻松的方式去传承。”“90后”上班组施宇记得,自己小时候传统节日家庭聚会,经常被点名背诵节令诗词,“讲到传统节日就是尴尬和紧张。”如今自己成为父母,“我想跟孩子一起玩,想让他明白传统节日是一件好玩又很美的事。”

从事教育行业的胡莹也发现,从教育机构到年轻家长,越来越重视传统节日。“以前一些幼教机构会过西方的万圣节、圣诞节,家长为孩子准备一套王子或者公主的服装就算隆重了;现在从元宵节到新年,传统节日的活动也很丰富,年轻家长会有很多创意,比如把孩子打扮成侠客、葫芦娃,准备节日活动用品时创意也很足,比如把牛奶瓶改造成灯笼。”

尽管年轻人争做传统节日的显眼包,但仍有人担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蓄矜持在商业冲击下消散。今年春节期间,“一夜爆富”“狂吃不胖”之类的祝福对联广为流传,以传统书法和水墨画形式出现的“搞钱”“发财”这样的商业语汇也让一些人觉得消解了传统文化之美而显得直白粗鲁。

“含蓄矜持是一种美,直接高效是当代生活的需求。”施宇并不排斥这样传承传统的方式,“传统文化不该只是纸上的记录,需要以现代的方式走进生活。传承不仅是还原,也有进步和改变。”而胡莹也认为传统文化除了美和教育意义,也应有趣味性。“年轻人以创意方式过传统节日是积极的,就像汉服一样,喜欢的人多了,才会有更多人去了解和学习。”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