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人间 实时热点

个人养老金落地一周年 你赚了吗

2023-11-28 10:49:35

个人养老金落地一周年 你赚了吗

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开闸已近一年。

2022年11月25日,人社部宣布个人养老金制度启动实施。首批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等36个城市或地区先行先试。

一年来,个人养老金先行工作平稳有序,参加人数不断增加。人社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36个先行城市(地区)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人数达4030万人,较2022年底个人养老金参加人数(1954万人)数量翻倍。

不过,数据显示,实际缴费比例和账户平均缴费水平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截至2023年3月底,仅有900万名开户者完成了资金缴存,约占同期开户人数的30%。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实施过程仍面临着社会认知度不足、“开户热缴存冷”、投资收益不稳定等诸多问题和挑战。如何提高个人养老金的吸引力和参与率成为行业必须回答的课题。

超4000万人开户、700余款产品“上架”

个人养老金试点落地一年之际,账户开户热潮不断升温,普及度也快速提升。

根据人社部数据,截至2023年6月底,全国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人数达到4030万人。

与此同时,个人养老金账户可选产品也在不断扩容。

记者查询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公布的个人养老金产品目录发现,截至11月17日,个人养老金产品已超过700只,其中储蓄产品465只、基金产品171只、保险产品95只、理财产品19只。

近期,多家银行已密集开展非试点地区个人养老金账户的预约开户活动,范围涵盖了江苏、山东、广东、云南、陕西等多个省份。这被认为是试点地区有望扩围的信号。

不过,“开户热”下“缴费冷”的问题正持续凸显。

根据人社部数据,截至2022年底,个人养老金参加人数1954万人,缴费人数613万人,总缴费金额142亿元。由此推算,缴费人数仅占开户数的约三成,单个账户平均缴存资金约为2316.47元。

另据有关数据,截至2023年3月,有3038万人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其中900多万人完成了资金储存,储存总额182亿元,人均储存水平2022元。由此推算,缴费人数仅占开户数的约三成。

在记者随机采访的多位居民中,“开了户一直没投”“是什么不太了解”和“感觉交了没用,社保都要打个问号,就没必要再交一分钱”的心态占了上风。

总体势头向好,但为何又“叫好不叫座”?

产品业绩分野,“吸睛不吸金”?

根据相关规定,个人养老金账户里的资金将以活期存款的形式留存,享受活期利息。公众可自主选择购买符合规定的个人养老储蓄、理财产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自主决定投资计划。而从收益、风险和流动性等不同维度来看,四大类产品各具特色,各有优劣。

现实也是如此,不同类型产品的业绩表现产生了明显的分化。

从当前个人养老金产品目录中的各产品收益情况看,19只养老理财产品均录得正收益,但基金产品整体收益不佳,超八成产品自成立以来收益为负。

“这是我买的所有基金里表现最差的,没有之一。”家住北京朝阳的王女士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坦言,去年11月,个人养老金账户甫一开闸,她就在招行开立了个人养老金账户,并在三只主推产品里选择了华夏养老2040三年持有混合(FOF) Y基金。然而,倍感遗憾的是,持有345天后,王女士持仓收益率为-7.24%,亏损1738.40元,“已经把税收优惠亏没了”。该基金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也为-8.61%。该基金的封闭期为3年,目前还不能赎回。

“准备到期就赎,不拿了。”王女士直言,“表现太差了。”

不过她表示,自己未来还将继续参与个人养老金账户投资,但基金的风险还是相对较高,未来可能会在养老保险或养老储蓄中选择一种产品,“友邦保险的客户经理老让我买他们新上的产品,但我今年没额度了。”

在金融机构工作的周先生则向记者直言,自己根本没打算开户,因为“看不上那点收益”。

面对低迷的资本市场,以稳健著称的养老目标基金整体收益水平并不理想。

当前,我国个人养老金基金多采用养老FOF形式运作。《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查阅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17日,个人养老金基金共计171只,其中仅有31只收益为正,近八成产品收益为负。

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表现较好。当前存续的19只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均为公募开放式净值型、最短持有期产品。这19只产品以稳健为主要特征,大部分为固定收益类产品,产品风险等级基本为中低风险和中风险。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统计显示,截至11月17日,这19只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自成立以来均取得正收益。

较之于基金、银行理财等其他产品,个人养老金储蓄和保险产品胜在“保本保收益”,可以满足低风险偏好人群需求。

储蓄产品方面,目前共有465只储蓄产品。特定养老储蓄产品于2022年11月启动,由工、农、中、建4家大型银行在合肥、广州、成都、西安和青岛5个城市开展试点。特定养老储蓄产品包括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和整存零取3种类型,产品期限分为5年、10年、15年和20年四档,产品利率略高于大型银行5年期定期存款的挂牌利率。特定养老储蓄产品在不同试点城市的利率不同,整存整取最高年利率约为3.5%~4%。

保险产品方面,目前,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共有95款产品,大致可以分为两全保险、年金险、专属养老保险三大类,两全保险和年金保险又有分红型和万能型产品的区分。税延养老保险也在今年正式与个人养老金制度衔接,相关产品被纳入个人养老金保险行列。

“个人养老金账户缴费人数和人均缴费金额较低,主要是因为个人养老金制度试点刚刚开始,通过个人养老金账户进行投资期限超长,国内投资者比较陌生,了解和接受需要一个过程。”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分析指出,去年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有部分养老基金、理财产品由于受资本市场下行影响,出现负收益,低于投资者预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投资者的意愿。

而在他看来,个人养老金制度试点出现“叫好不叫座”,还与个人养老金制度设计本身、个人养老金账户可投资的产品偏少、部分银行前期营销方式等三个方面因素有关。

“通过个人养老金账户进行投资,可以享受税收递延和优惠政策,但目前优惠的力度并不大。而个人养老金账户年度投资上限是12000元,对一部分群体而言没有吸引力。”他表示。

针对个人养老金“开户热缴存冷”现象,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分析指出,一方面这可能与银行的营销方式相关。不少银行为了吸引开户,往往通过“发红包、赠礼品”等方式吸引投资者。这使得一部分并没有明确投资想法的参与者去开了户。另一方面,有投资需求的参与者,对于账户的投资收益可能缺乏信心。大部分投资者在缴费之后,投资选择比较被动。有数据显示,有超过六成的投资者直接选择了养老储蓄存款,选择的原因是这个品种绝对保本,且利率相对可观。而选择主动投资或进行权益投资的用户则相对较少。但对于权益类产品来说,由于短期收益率不太乐观,对目前已经开户,甚至购买了一些产品的投资者而言,未来缴费积极性可能会受到影响。

第三支柱的建设将是“持久战”

“目前,个人养老金仅在36个城市或地区先行先试,范围较窄。事实上,作为一个自愿参加的制度,完全可以全面放开。只要有能力、有意愿缴费的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都可以参加,相信试点经验很快能够过渡到全面推广的阶段。”董登新向记者分析指出。

不过业内普遍认为,养老第三支柱的建设将是一场“持久战”。

在董登新看来,试点结束后,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全面推广,还有一个非常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个人养老金的税制问题。目前,针对个人养老金税收优惠的通行做法有两种,即只对缴费征税(TEE)或税收递延(EET)两种模式。TEE模式是在缴费阶段征税,投资阶段、领取阶段免税;EET模式是在缴费阶段、投资阶段免税,领取阶段征税。目前我国个人养老金采用单一的EET税制,也就是说个人养老金不是税收豁免,而是税收递延。这样一来,对于中低收入者的税收优惠会存在一些矛盾之处。在缴费环节,我国不少中低收入者并不缴纳个人所得税,但其有缴纳个人养老金的收入和能力。如果将未征所得税的收入缴纳个人养老金账户后,最终领取时却需要补缴个人所得税。

他建议,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在征税模式上EET与TEE并存,给投资者二选一的权利。高收入者自主选择EET,而中低收入者则自动选择TEE,从而有助于提升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公平性和覆盖面。

董希淼建议,下一步,应进一步优化调整个人养老金制度。财政税务部门、金融管理部门应该在税收优惠、产品准入等方面采取更多的支持政策。

比如,对个人养老金产品实施税收递延政策后,整体税率还可以进一步降低;对年收入6万元以下的人群,通过个人养老金账户投资如何享受税收优惠还应进一步采取措施。同时,个人养老金账户的投资上限还可以进行适当调整等。个人养老金账户实行封闭运作,目前支取条件较为严格。是否允许参加人在一些特殊情境下(如罹患大病等)提前支取,还可以进一步研究。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要推出更多符合投资者需求的专属产品。特别是银行要引入更多的同业产品,让投资者有更多、更丰富的选择,提高投资者开户之后的投资意愿。

董登新亦表示,从金融机构的角度而言,能否做好投教和投顾是其一,更为关键的是能否开发出满足个人养老金参加人多样化需求的产品。这还是要通过金融机构的投资管理能力来体现。

“个人养老金制度有没有吸引力,最终能否获得老百姓的认可,很大程度上考验的是金融机构的产品研发能力和投资管理能力,这二者缺一不可。”董登新说。

董登新表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20多年的年化平均收益率高于8%,企业年金近10多年的年化收益率也高于7%,也有理由相信个人养老金账户在相当长的封闭期,平均年化收益率能够达到6%以上。金融机构应该也有能力去达到这个水平,应当给金融机构这样的压力。

“从个人投资者的角度而言,个人养老金账户是长达20~30年的封闭积累,如果真正决定参与,也要有参加的信心。”董登新说,个人养老金账户是一个自愿账户,确实也需要投资者自主决策。具体产品选择,就要看投资者的个人风险偏好,如果喜欢炒股的,可以选择权益类的基金。如果是风险厌恶型的,可以选择现金类产品。

“个人养老金账户并不是一个保险箱,也没有国家的信用担保,完全是一个市场化自愿运行的账户。这完全取决于个人的认识和观念,千差万别,不可能整齐划一。”董登新说,“所以可能有些人参加之后中途不缴费了,这都很正常。”

他举例说,美国的私人养老金,包括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总体规模很大,但分布很不均衡,既没有第二支柱也没有第三支柱的美国家庭占36%。所以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建立和运行,人们投资观念的转变,可能需要长时间的探索。

“投资者也需要用身边生动的数据和案例来说服自己,看看别人10年20年累积了多少财富,这需要一个过程。”董登新直言。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