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本科生“回炉”读职校 实操技能让他更胜任工作岗位
2024-01-12 10:00:47近年来,“本科学历+技能证书”成为不少大学毕业生求职时的配置,本科毕业生“回炉”职业院校学习技能的现象引发社会关注。
本科学的是理论,“回炉”学的是实操,本科学历让他有更好的职业选择,实操技能让他更胜任工作岗位
部分院校自称应用型,但沿用研究型大学发展模式和考核标准,导致应用性和实践性减弱
提升职教层次过程中需警惕“重文凭、轻职业”倾向。新一轮科技革命需要更加多元的学科体系作为支撑,职业本科应更加关注特色学科建设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郑天虹赵叶苹杨思琪
近年来,“本科学历+技能证书”成为不少大学毕业生求职时的配置,本科毕业生“回炉”职业院校学习技能的现象引发社会关注。
本刊记者在多地了解到,本科生“回炉”读职校折射社会对高质量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为了回应社会需求,一些地方调整优化普职院校协同培养模式,采取多种举措满足本科毕业生职前、职中、职后培训需求,促进青年群体高质量充分就业。
针对高技能人才需求持续升温,短期培训之外,我国加快本科职业院校建设步伐。多名受访者认为,新一轮科技革命需要更加多元的学科体系作为支撑,提升职教层次迫在眉睫,但需警惕“重文凭、轻职业”倾向,职业本科应更加关注特色学科建设。
本科生“回炉”职校技能培训需求升温
据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统计,近两年,学院招收“回炉”考取技术技能证书的本科及以上毕业生累计超过150人,培训方向主要是心理咨询师、公共营养师和健康管理师等。其中,年龄最大的52岁,最小的22岁,大部分为非985、211高校本科毕业生,但也不乏一些硕士、博士研究生以及985高校毕业生。多名“回炉”毕业生表示,技能学习可以给他们的职业生涯拓展新空间。
增加跨领域转行机会。“毕业后应聘到一家民营企业当会计,起薪三四千元。干了一段时间发现学校授课内容和实际工作业务很不一样。”2019年本科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会计学专业的小林工作后发现,所学专业并非自己最擅长的领域。结合个人兴趣和性格特点,她“回炉”职校学了新专业“健康管理师”,目前正在找相关工作机会寻求转行。
有助于提高薪酬待遇。南方医科大学2019年药学本科毕业的“95后”小王告诉记者,刚毕业时她和大多数本科毕业生一样,工作起薪低于预期,身边读高职的朋友,工资反而更高。得知很多大学同学都去职校学技能、考证书,她也加入了学习行列。“现在我工作的这家公司规定,多考一个相关技能证书会涨500元工资,通过努力,我的收入在逐步提升。”
提升业务水平和就业竞争力。哈尔滨地铁集团第一运营分公司机电车间“90后”门梯巡检工小孙2014年高职毕业后,读了两年半成人专升本拿到本科学历。2019年他“回炉”毕业高职院校,读了3个月的地铁培训班,入职哈尔滨地铁集团。他说,本科学的是理论,“回炉”学的是实操:本科学历让他有更好的职业选择,实操技能让他更胜任工作岗位,两者都需要。
从用人企业需求来看,记者采访了解到,对毕业生学习相关技能的要求在增加。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劳汉生介绍,近年来,委托学校对本科入职学生进行职前、职后培训的企业不断增加。这些企业表示,以前学生入职后,至少前三个月在企业带薪学习,培养成本由企业自己承担。但是近年来,为缩减用人成本,部分企业不再为毕业生提供带薪实习,而是要求他们学习相关技能后再入职上岗直接工作。
技术更新换代加快,要求毕业生不断学习新技能。多名受访毕业生提到,就职企业鼓励员工在职期间考取更多技能证书,并将其作为升职加薪、评优评先的重要条件。“回炉”学习技能在一些就业领域成为一些本科毕业生职业发展的刚需。
从“2+2”到职业本科高层次职教供给提速
记者采访发现,承接本科毕业生培训的主力是民办院校。目前,多数公办职业院校并不承接本科毕业生“回炉”培训。
业内人士介绍,自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许多公办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投入“双高”计划,即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或者努力升级为应用型本科院校,难以投入精力兼顾此类培训。
某民办院校举办者告诉记者,民办院校受培养成本和能够颁发技能证书数量所限,承接此类“回炉”培训毕业生的数量也有限。相对其他培训项目,这类培训是“小单”,规模小且零散,经济收益较低。
多位受访者认为,短期培训需求增加反映了社会对高质量技能人才需求增大。作为人才供给端的学校,已开始调整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在一些城市,部分本科院校开启与高职院校探索协同培养。
广东城建职业学院是一所试点“2+2”协同培养模式的高职院校,即学生前两年由本科高校培养,后两年由高职院校培养。该校副校长鄢维峰说,从试点情况看,协同培养的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较高,促进就业效果明显。
目前,一些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都有开展协同培养的积极性,但社会认可度偏低。
为更大力度培养高质量技能人才,近年来我国加快建设本科层次职业学校。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并鼓励应用型本科学校开展职业本科教育。
一些地方下放教师职称评聘权限、支持学校建设省级重点学科、新增中职学校对口单招政策等,促进“职业大学”快速发展。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是海南省一所以工科为主的本科职业大学,现有本科专业26个。学校副校长张龙庭说,两年前,海南省教育厅将教师考评权限下放,学校可根据职业教育特点和职业本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区别于偏重学术性的传统职称评聘标准,对专业人才进行分类考核,评聘结合、不限比例,调动了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海南科技职业大学首批289名专升本学生及首届统招职业本科学生已经毕业,就业率达92.81%。
从全国来看,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共有本科层次职业学校32所,2022年招生7.63万人,比上年增长84.39%,另有专科起点本科招生3.31万人。2022年职业本科在校生22.87万人,比上年增长76.91%,处于快速增长状态。
按“到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10%”的要求,以现有高职(专科)招生规模测算,至2025年职业本科招生规模将达到近54万人,约为2022年招生人数的7倍。
防“重文凭、轻职业”倾向
多名受访者认为,到2025年,将是职业本科快速发展的阶段。在技能人才培养中,尤其提升职教层次过程中,需警惕“重文凭、轻职业”倾向。
有受访者反映,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经过专升本进入职业本科后,感觉学习内容及教材与专科阶段培养内容差别不大,难以真正提升本领。
劳汉生说,不少职业院校近两年想通过升本实现学校办学和行政级别的提升,满足学生和市场对文凭的需求。但是,盲目升本有可能会让一些原本锚定就业优势的职校陷入对研究型高校的低层次仿效。
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教授江小华说,一些职校升本后倾向于朝综合类大学方向发展,办学实践中可能通过“高教模仿”和“学科漂移”来“美化”各项学术指标和数据。部分院校自称应用型,但沿用研究型大学发展模式和考核标准,导致一些职校逐渐淡化职业属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减弱。
海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相关负责人认为,不少家长选择职业本科院校的目的是冲着本科文凭,而不是冲着职业教育本身,需要职业本科院校在保持“职业性”上做出更多努力。
“职业本科的发展不能走普通本科的路子。”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杜安国说,职业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方向上要和普通本科有所区别。职业本科学生和普通职业院校学生相比要具备一定研究研发能力,和普通本科学生相比要具备更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一线复杂问题的能力。
为进一步促进职业本科试点建设,更好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受访者认为,当前需要顺畅普通高中及中职学校与职业本科之间的招生衔接,加强职业本科学科建设与师资建设。
深圳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欧阳文伟说,以广东省为例,省内3所职业本科试点院校本科专业招生对象以普通高考考生为主,省内中职生直升本科只能报考9所试点院校的部分试点专业。
张龙庭认为,普通高中毕业生与中职学校毕业生是两个生源体系,各有特色。目前,大部分中职生升本需在读完高职后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职业本科,职业本科教育面对中职学校毕业生对口单招有利于中职学校的稳定与发展。如果能畅通两个生源之间通道,可以增加学生选择的机会。
加强职业本科学科建设,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张龙庭告诉记者,目前他所在的职业本科学校50%以上老师来自普通高校,老师所学与职业本科学校所需有很大区别。但也不可能由高职老师来担任本科教育。“下一步,要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院长卢晓中认为,过去职业教育很少讲学科,新一轮科技革命需要更加多元的学科体系作为支撑,职业本科应更加关注特色学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