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人间 实时热点

89岁院士雪天骑三轮去实验室 葛教授为人低调对待科研坚持不懈

2023-12-13 20:47:54

11日,89岁院士葛昌纯雪天骑三轮车去实验室引发关注。13日,北京科技大学回应:葛教授为人低调,对待科研坚持不懈。

12月11日,在北京科技大学校园内,有网友拍到,漫天风雪中,89岁高龄的葛昌纯院士骑着三轮车前往实验室,这一幕令不少网友动容。有网友表达关心:“葛爷爷,雪天骑车注意安全!”

89岁院士雪天骑三轮去实验室 葛教授为人低调对待科研坚持不懈

13日,北京科技大学宣传部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葛教授平时为人低调,在对待科研方面一直都保持着坚持不懈的精神。他的这种坚持是常态,这次是偶然被拍下。

公开资料显示,葛昌纯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材料、粉末冶金和先进陶瓷专家,是制造原子弹、氢弹关键材料铀-235浓缩铀的分离膜制备技术的主要研制人,被誉为“核工业功勋人物”,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生于1934年3月6日,今年已经89岁高龄的他,依然活跃在核材料等新能源材料研究领域,被同行称为科技界的“拼命三郎”。

今年1月,央视新闻《吾家吾国》春节档对葛昌纯进行专访。采访中提到,1949年,15岁的葛昌纯考入唐山交通大学(现西南交通大学)。他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也是全校年龄最小的学生。1952年,从冶金工程系毕业的葛昌纯被分配到综合工业试验所。在这里,他的科研能力和自学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和认可。

20世纪50年代,为打破西方大国核垄断,中国开始核武器的研发。铀-235是核工业最重要的材料之一,制造原子弹、氢弹需要90%以上浓度的铀-235,分离膜是以气体扩散法浓缩铀-235的核心元件。制造分离膜这项尖端技术过去只掌握在苏联、美国、英国手中。1960年,年仅26岁的葛昌纯临危受命,接到研制分离膜的紧急任务,成为研制乙种分离膜任务的负责人。

为看懂发达国家的专利文献,他自学日文、德文、法文,经常一手拿着字典,一边看着资料,夜以继日地奋战在科研第一线,团队经过艰苦研发终于攻克数道难关。1964年,我国第一种分离膜——乙种分离膜研制成功,这对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成功起到了关键作用,不仅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也让葛昌纯深深认识到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靠自主创新。

为学习到更先进的技术,已经46岁的葛昌纯赴德国学习。1983年,葛昌纯获得材料技术工学博士学位回到祖国。1990年,他继续扩大研究,在北京科技大学创办了国内第一个特种陶瓷粉末冶金研究室,开拓了我国的粉末冶金和先进陶瓷事业,这正是我国迈向制造强国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先进技术。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